成语故事带图?商朝末年,纣王残暴无道,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周武王在军师姜太公、弟弟召公、周公等人的辅佐下,联合众诸侯攻入殷都,商朝的残暴统治终于被推翻。然而,伐纣成功的武王却觉得天下还没有安定,该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呢?于是,他召集姜太公、召公、那么,成语故事带图?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带有图片的成语故事:

1.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后,他(丢斧子的人)在挖他的山谷的时候发现了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含义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寓意

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2.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启示

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

经典成语故事100篇配图

成语故事: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

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

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

勤学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成语故事

编辑

爱屋及乌图片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一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王。“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称为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许多的办法,才得出狱。当时周文王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下决心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也称吕尚)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还把都城东迁丰邑(今陕西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即召公),是武王两个得力的助手。

此时,纣的暴政却越来越厉害了。商朝的贵族王子比干和箕子、微子非常担心,苦苦地劝说他别这样胡闹下去。纣不但不听,反而发起火来,把比干杀了,还惨无人道地叫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把他的心掏出来,说要看看比干长的是什么心眼儿。箕子装作发疯,虽然免了一死,也被罚作奴隶,囚禁起来。微子看见商朝已经没有希望,就离开别都朝歌出走了。

周武王把军队开到盟(孟)津(今河南孟县以南的一个黄河渡口)地方,举行了一次大检阅,有八百多个小国诸侯,不约而同地来到孟津会师。

愚公移山的简短小故事

『壹』 小学生成语故事ppt制图

看杀卫玠[ kàn shā wèi jiè ]

[ kàn shā wèi jiè ]

卫玠:晋人,字叔宝,风采极佳,为众人所仰慕。专卫玠被人看死。比喻为群属众所仰慕的人或美男子。

《晋书·卫玠传》:“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看杀卫玠,成语,来源于《晋书·卫玠传》。本义为魏晋时期,西晋美男子卫玠由于其风采夺人,相貌出众而被处处围观,最终因心理压力大而病死,当时人因此说其被看死。后来多用于形容人被仰慕。卫玠,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

『贰』 数字成语ppt模板

自力更生 zì lì gēng shēng 【解释】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出处】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我们人民能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强起来了。” 【结构】主谓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凭借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更;不能读作“ɡènɡ”。 【缉伐光和叱古癸汰含咯辨形】力;不能写作“立”。 【近义词】自食其力、独立自主、自给自足 【反义词】仰人鼻息、寄人篱下 【辨析】~与“自食其力”有别:~侧重于形容不依赖;“自食其力”侧重于形容不剥削。

成语配图画大全

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的道理

在古代宋国(今商丘),有个急性子的农民,总嫌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他成天围着那块田转悠,隔一会儿就蹲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长高了没有,但秧苗好象总是那么高。

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苗长得快一些呢?他转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我把苗往高处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吗?”说干就干,他就动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拔苗助长(bá miáo zhù zhǎng),汉语成语。出自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造句:切忌“拔苗助长”:选择班级一定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拔苗助长有可能使苗不能很好的成活。

(1)拔苗助长成语故事配画扩展阅读:

拔苗助长的近义词:适得其反

适得其反是一个成语,拼音是shì dé qí fǎn,意思是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出自清·魏源《筹海篇·议守上》:“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白话文翻译:今天讨论防备阻遏的人,大家都说:‘防御内河不如防御各海口,防御海口不如抵抗外洋。

以上就是成语故事带图的全部内容,1、守株待兔 春秋时代宋国有位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