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美术故事?1、画龙点睛: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那么,成语故事美术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听成语故事

画成语有许多成语故事,以下是一些例子及其解释。

画蛇添足

故事:古时候,几个兄弟一起在院中比赛画蛇。其中一人画得飞快,见其他人还在慢慢画,便想为蛇添上足。最终却因此违背了蛇本身的形象特征,导致他的画作输了。成语“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无益的事情,反而破坏了原本完好的事物。

描鸾刺凤

故事:源于古代的一种工艺技巧,人们在丝绸或其他材料上描绘凤凰和鸾鸟的形象。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工艺精细、技艺高超,也可用来比喻作画技巧高超,画面生动逼真。在古代工艺领域具有极高的评价。

描眉画眼

形容细致入微的描绘,特指绘画时精细地描画眉毛和眼睛等细节部分。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绘画技艺高超,能够准确捕捉人物表情和神韵。也用来比喻对事物细节的细致刻画和关注。

画意诗情

故事:出自古代文人墨客的绘画与诗歌创作。他们通过画笔和诗句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意境。“画意诗情”成语形容绘画和诗歌中所蕴含的艺术美和情感深度,展现了一种富有艺术韵味和抒情色彩的创作境界。

这些成语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感受,也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通过不同的成语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绘画艺术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与美术有关的成语故事

带图片的成语故事:纪昌学射、囊萤映雪、卧薪尝胆、按图索骥

1、纪昌学射

一天,有个叫纪昌的人来拜飞卫为师,想跟着飞卫学射箭。飞卫收下纪昌作徒弟后,对纪昌学习射箭管得可真叫一个严啊!

刚开始学射箭时,飞卫对纪昌说:“你是真的要跟我学射箭吗?要知道不下苦功夫是学不到真本领的。”纪昌说:“只要能学会射箭,我不怕吃苦,愿听老师指教。”于是,飞卫对纪昌说:“你要先学会注视目标不眨眼,做到不眨眼后,才能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为了学会射箭,回到家里,仰面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suō)子穿来穿去。这样坚持练了两年后,即使有人用锥子的尖端刺到他的眼皮,他的双眼也不会眨一下。纪昌于是整理行装,离别妻子,到飞卫那里报告去了。

飞卫听完纪昌的学习成绩后,却对纪昌说:“还没有学到家呢。要学好射箭,你还必须练好眼力才行,要练到能把很微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隐约模糊的东西看得很清楚。等你练到那个时候,再来找我吧。”

纪昌又一次回到家里,从牦(máo)牛尾巴上选了一根最细的毛,在毛的一端系上一个小虱子,毛的另一端悬挂在自家的窗口上,每天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个小虱(shī)子。过了一百天,就把虱子看得渐渐大了起来;三年后,看那个系在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竟像车轮一样大了。

跟艺术有关的成语故事

画蛇添足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贵族准备祭祀祖先。他准备了很多的祭祀物品,有牛有羊,有酒有肉,还请了很多人来帮忙。祭祀完成后,为了感谢来给他帮忙的人,他就把一壶祭祀用的好酒赏赐给了这些为他服务(serve)的人。这几个人看着这壶酒,打开酒壶盖,一股醇香扑鼻而来。但是,他们发现贵族只是赏了他们几个这一壶酒,而他们却有好几个人。这壶美酒虽然是佳酿,但还是太少了,不方便分着喝。于是其中一个人就提议说:“这只有一壶酒,的确是不可多得的美酒,只是太少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喝的话,大概一人只能喝一口,谁也不能喝得过瘾,谁也品不出这酒的味道来。我看还不如只让一个人喝个痛快,不如我们大家来个比赛,谁赢了这壶酒就归谁。我们就比赛画蛇吧,看谁先画好,谁就痛快的喝掉这壶酒,行不行?”

大家听了这个主意,都想自己快点把蛇画好,可以独享这壶美酒,于是就齐声答应了。比赛一开始,这几个人就赶紧蹲在地上,拿起事先准备好的笔,急急忙忙地画起蛇来。其中有一个人很擅长画蛇,不一会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得意洋洋地放下画笔,从桌上拿起了酒壶(flagon)准备品尝美酒一饮而尽。这时,他忽然看见其他几个人仍然手忙脚乱地蹲在地上画着蛇。

根据成语故事画画

http://www.jsedu.net/szty/CYGS/CYGS.HTM

http://www.61flash.com/list/505_1.htm

成语故事的好处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以上就是成语故事美术故事的全部内容,1、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