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启蒙成语故事?1、走马看花的故事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他虽然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的家属都养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权贵之门。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叩开仕途的大门。那么,儿童启蒙成语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启蒙成语故事

最短最简单适合小班的成语故事有很多,如下:

01 画龙点睛;02 一叶障目;03 天衣无缝;04 世外桃源;05 对牛弹琴;06 水中捞月;

07 画蛇添足;08 百步穿杨;09 东施效颦;10 螳臂当车;11 朝三暮四;12 一箭双雕;

13 老马识途;14 杀鸡吓猴;15 自相矛盾;16 对症下药;17 熟能生巧;18 安步当车;

19 八仙过海;20 班门弄斧;21 半途而废;22 抱薪救火;23 闭门思过;24 鞭长莫及;

25 不耻下问;26 不寒而栗;27 空中楼阁;28 黔驴技穷。

01 初出茅庐;02 唇亡齿寒;03 打草惊蛇;04 大公无私;05 多多益善;06 赴汤蹈火

07 感恩图报;08 囫囵吞枣;09 画饼充饥;10 挥汗如雨;11 江郎才尽;12 骄兵必败

13 骄奢淫逸;14 趾高气昂;15 置之度外;16 煮豆燃萁;17 专心致志;18 自惭形秽

19 约法三章;20 运筹帷幄;21 招摇过市;22 郑人买履;23 纸醉金迷;24 狡兔三窟

25 井底之蛙;26 九牛一毛;27 克已奉公;28 口蜜腹剑。

【好好听故事网】在线收听的成语故事有300多个,希望对你有帮助。

1、【好好听故事网】:拥有2万个经典儿童故事,专业播音员录制,让孩子保持早睡觉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标准的普通话,丰富孩子的阅读量,也不用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支持手机,平板电脑在线连续播放!(睡前故事之儿童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的故事内容

『壹』 幼儿国学启蒙成语故事:事半功倍 手足无措

【成语】: 事半功倍

【拼音】: shì bàn gōng bèi

【解释】: 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举例造句】: 如能善用他的特长和经验,比较地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邹韬奋《经历·前途》

【拼音代码】: *** gb

【近义词】: 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事半功百

【反义词】: 得不偿失、舍近求远、事倍功半

【灯谜】: 六个月完成年计划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事得法

【英文】: get 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外面的人会来归顺,只做一半的事收到成倍的效果

【成语】: 手足无措

【拼音】: shǒu zú wú cuò

【解释】: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 《论语·子路》:“刑罚不中, *** 无所措手足。

幼学启蒙成语故事有哪些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成语典故:孟母三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典故:孟母三迁 篇1

典源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卷一:“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其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释义用法

孟母为教子成才,三次迁徙,择邻而居,终使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后用此典表现妇女育子有方,家教严明。

用典形式

【卜邻】唐·杜甫:“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

【三迁】清·丘逢甲:“机声古屋三迁梦,灯影寒窗五夜心。”清·秋瑾:“三迁媲孟氏,折葼授羲之。”

【三徙】三国·曹操:“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唐·温庭筠:“邻里才三徙,云霄已九迁。

闻鸡起舞成语故事简短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幼儿启蒙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画蛇添足

古代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画蛇添足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于是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还能够为它画脚呢!”他还没有画完蛇的脚,另一个人的蛇就画好了,那个人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随后喝完了那壶酒。

以上就是儿童启蒙成语故事的全部内容,[破天荒]唐朝时期,荆州地区50多年没有举人到京城应考中过进士,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宣宗时期,有一个荆州举人刘蜕中了进士,破了天荒。荆州魏国公崔铉特地奖励他70万钱。刘蜕不受并回信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眼中钉]五代时期,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