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推荐及感悟?1.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那么,成语故事推荐及感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读了成语故事的感想

【第1篇】

成语故事伴我飞翔

——《成语故事》读后感

从上幼儿园开始,妈妈就帮我买了很多的故事书,有《三毛流浪记》、《成语故事》、《一千零一夜》……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成语故事》。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都捧着《成语故事》,对着每一个字上的音节,慢慢地看着其中一个个成语小故事,从中学到了好多做人的道理。

在《开学第一课》里,有一位老师说过,每一个汉字的后面都有一个历史,都有一个来源。那么我想每一个成语的后面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在《成语故事》里,每一个好长的故事,我们的祖先只用四个字或八个字就可以表达出来,比如“九牛一毛”、“拔苗助长”、“叶公好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并且每一个中国人看了、听了都明白它们的意思,真是太神奇了。同时,每一个成语包含的内容都是我们祖先生活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教导着我们做人的道理。

在《成语故事》里,我最喜欢的是“磨杵成针”这个故事了。故事里讲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他乘老师不在书屋,偷偷跑到山下的小河边玩,正好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感到很奇怪,就问她在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

成语故事带感悟

给人感悟的成语故事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以下是我整理的给人感悟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人感悟的成语故事1:泰山鸿毛

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因为替孤军奋战匈奴而不幸被俘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触怒了汉武帝,惨遭下狱,并处“腐刑”。司马迁受到这样的侮辱,万分痛苦,但仍坚持完成了他的巨著。

司马迁在写给他的好朋友任少卿的信中,详述了这件事的经过和意见,并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本来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伟大,像泰山一样重;有的死得毫无意义,像鸿毛一样轻。

给人感悟的成语故事2:洛阳纸贵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

成语故事的好处

1.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2.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3.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成语故事短篇及启示

(一)铁杵磨针

【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刻舟求剑成语故事概括

当我们从成语故事中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我们常常将这些感悟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如何写成语故事读书心得?以下是五篇关于成语故事读书心得的范文。

成语故事读书心得1:

在我三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两本成语故事书,《中国孩子最想看的成语故事》和《课外必读成语故事》。这两本书中,有的故事是真实的,有的则是寓言。我都非常喜欢。

“狐假虎威”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借着别人的权威来欺压别人的人,最终会失去自己的威信。而“守株待兔”则告诉我,不能仅仅依靠侥幸心理,而应该付出努力去追求成功。而“闻鸡起舞”则激励我要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成语故事读书心得2:

我看过的书有很多,如《十万个为什么》、《马丁的早晨》、《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中国寓言故事》等等。但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成语故事》。虽然它外表普通,但内容丰富,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拔苗助长”让我懂得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守株待兔”则让我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我很喜欢这本书,虽然已经看过很多遍,但还是会经常翻阅,它陪我一起成长。

成语故事读书心得3:

我利用寒假读完了《成语故事》,增长了不少知识。

以上就是成语故事推荐及感悟的全部内容,《成语故事》读后感 1 今天,我读了《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东汉末年,天下群雄四起,一片混乱,曹操趁机夹持天子,控制朝延。一次,刘备听说有位叫诸葛亮很有才干,就带上厚礼,与关羽、张飞起来到隆中的卧龙岗请教,想请诸葛亮上山,帮自己打天下,他们来到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