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橘北枳成语故事图片大全?成语“南橘北枳”就来自于晏子的机智应答。他用“南橘北枳”巧妙地反击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南橘北枳”是说橘树过了淮河就变成了枳树,原先甘甜的橘变成了苦涩的枳。比喻环境变化了,事物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本文选自《中国老故事:成语故事》(广西师大出版社,2019年4月,那么,南橘北枳成语故事图片大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分道扬镳成语故事
晏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地借用“南橘北枳”的说法反驳楚王,寓刚于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成语意思: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晏子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同埃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
南橘北枳的故事及寓意
晏婴,字平仲,也称晏子,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是春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曾经辅助齐灵公、庄公、景公。景公时为相,辅政长达四十余年,既是三朝元老,也是齐国一代名相。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足智多谋,为官清廉,敢于犯颜直谏,匡正国君之谬;生性敏捷,能言善辩,奉命出使他国,临危不俱,从不让国家受辱。
晏婴第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婴善于言辞,便对身旁的谋士说:“晏婴在齐国是有名的能言善辩之人。现在要来楚国,我想当众羞辱他一番,让齐国人知道我们的厉害,挫一下齐国的锐气。你们看有什么好办法?”大臣们左思右想,终子想出了一个羞辱晏婴的办法。
晏婴来了,楚王设宴款待。酒浓之时,差役押着一个被缚之人来见楚王,楚王装模作样地问:“这人犯了什么罪?”差役连忙问答说:“这个人来自齐国,到我们楚国偷东西被我们抓到了。”楚王回过头去看着晏婴,故意装作很惊讶地说:“啊,难道齐国人都喜欢偷东西吗?”
晏婴早就看出楚王是在演戏,于是站起来,不慌不忙地对楚王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时就结出甘甜的橘子,如果将其移栽到淮河以北,结的果实就变成又酸又苦的枳了。同种植物所结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水土不同的缘故啊!大王殿上的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后却学会了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成盗贼么?”一席话噎得楚王是张口结舌,面红耳赤,最终只好赔笑收场。
南橘北枳的成语故事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本期国学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齐相晏子。
晏子名婴,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历仕灵、庄、景三朝,先后长达54年。
晏子最著名的故事当属“二桃杀三士”,据说连诸葛亮都写《梁父吟》感叹说: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正如诗中所言,晏子是一个多谋善断的智者。
正因为他“智”,才得以在国君昏聩、权臣恣肆、国运衰颓的漫漫岁月中远离灾祸,“齐家、治国”,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裱糊匠”,为齐国的生死存亡立下了汗马功劳。
(上)晏子使楚不辱使命
齐景公在位之时,已是春秋末年,楚国是首屈一指的强国。
按照《东周列国志》的说法,当时“诸侯畏楚之强,小国来朝、大国来聘,贡献之使,不绝于道。”
话说这天,上大夫晏子奉景公之命修聘楚国。楚灵王听说晏子个头很矮,打算羞辱捉弄他一番,给他个下马威,于是和群臣商量了个“损主意”,在城门的一侧开了个小矮门,迎接晏子。
晏子到来后一看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他没有气急败坏地拂袖而去,也没有大吵大闹,而是笑眯眯地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
成语南橘北枳
晏婴是齐国的使臣,有次他出使楚国,楚王查询知道晏婴是齐国有名的能说会道的人,他想侮辱下晏婴,于是等晏婴来后叫手下绑了一个人过来,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就问晏婴是不是齐国人就爱盗窃,晏婴回答说,橘树在淮河以南叫橘树,在淮河以北就叫枳树,这人在齐国不偷盗,到了楚国就盗窃,说明水土不一样,然后楚王笑着说自己在自取其辱。
南橘北枳的大概故事内容
齐国成语故事有:安然无恙、南橘北枳、老马识途、一鸣惊人。
1、安然无恙:有一次齐襄王派使者去出访赵国。赵威后见到使者后,先询问齐国的收成,百姓平安,最后才问到齐襄王身体如何。齐国使者不高兴。他对赵威后说:“您为什么先问我国的年成,再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国君,这不是贵贱倒置吗?”赵威后微笑着说:“你想一想,如果没有好收成,百姓就过不上好日子;如果没有百姓安定生活,哪会有国君的平安呢?”
2、南橘北枳: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3、老马识途: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
4、一鸣惊人:一鸣惊人的故事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以上就是南橘北枳成语故事图片大全的全部内容,关于“南橘北枳”这个成语故事,其内容简单来说就是齐国上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时楚王故意让臣子绑来一个“齐国人”说其偷盗,然后暗指齐国人都喜欢偷东西。晏婴见状便给楚国讲了一个关于“南橘北枳”的故事,从而使得楚王无法再继续发难。晏婴也称晏子,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